消失的地平线,《消失的地平线》,心中的香格里拉

2023-03-25 15:33:29 攻略信息 lvseyouxi

消失的地平线的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小说描绘了一个隐藏在中国西南部的净土乐园——充满祥和、宁静、永恒和神秘色彩的藏族生息之地。小说中,作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王国。在那里,三条河流交汇在一起,群山高耸入云,山顶白雪皑皑,脚下深草成茵,覆盖大地。

作者把当时之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大萧条、全球探险热等融入书中的人物中。反映当时人们就是努力追求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这部小说惊险、 *** 、离奇、富于戏剧性。

更难得的是,阅读这部小说将是一次身体、心智和灵魂的体验。

香格里拉就像西方版的桃花源(《桃花源记》,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也是一个难以找寻、神秘的理想国。

可是香格里拉比桃花源入世,它会和世界有限度的接触,不会放弃科技文明的成果;它主张中庸之道,它不会偏激,但亦不会过于心如止水,无欲无求。

香格里拉更有其自身的责任,乃为世界即将来临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准备。它其实是一条现代的诺亚方舟。

作者力图否定20世纪初欧洲社会沉迷于无止境的物质追求,在狂热于发动殖民侵略战争的躯体价值观,创造了一个迥异于己的理想异域乌托邦形象——香格里拉。

其最终目的是将异域形象作为一种异己力量,来警示欧洲社会,催起自省,从而促动对自身社会世界观意识形态的调整和改造,希望建立与自然和平相处的理想西方世界。

《消失的地平线》是1933年4月由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国的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书中描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南亚次大陆某国巴司库市发生暴乱。英国领事馆领事康维、副领事马里森、美国人巴纳德和传教士布琳克罗 *** 于5月20日乘坐一架小型飞机撤离巴市,欲飞往巴基斯坦的白沙瓦。

飞行途中,他们发现飞机离开了原定航线,已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由西向东偏北方向飞行;飞行员也不是平时的芬纳,而是一个带武器的陌生人。飞机被劫持了,他们手无寸铁,对此无可奈何。

入夜,飞机因故障被迫降在荒无人烟的雪原上,飞行员受了重伤,四乘客安然无恙。第二天清晨,飞行员在临死前断断续续的说,这里是中国藏区,附近有一座叫香格里拉的喇嘛寺,他们只有到那去才能找到食宿。求生的欲望使他们艰难的向香格里拉跋涉。

在一个长长的山谷中,他们遇到一位由十几个 *** 簇拥着能讲一口纯正英语的张姓汉族老人。这位老人告诉他们,这里叫蓝月山谷,是进出香格里拉的唯一通道。

山谷前端的那座形如金字塔高耸入云的雪山叫卡拉卡尔,海拔28000英尺以上。张带着他们爬山攀岩,几乎走了一天,最后穿过一片云雾缭绕的林海,终于到一座喇嘛寺-香格里拉的中心。

喇嘛寺领导着整个山谷、形成香格里拉社会。香格里拉居住着以 *** 族为主的数千居民,居民的信仰和习俗不相同,有儒、道、佛等教派,但彼此团结友爱,幸福安康。

在香格里拉的所有领域,处理各教教派、各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都守着"适度"的美德。

认为人的行为有过度、不及和适度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是罪恶的根源,只有适度是完美的。这使得香格里拉社会祥和安宁。

在香格里拉有许多神秘、奇妙的事情。最令人惊奇的是,这里居民都十分长寿,许多超过的了百岁并显得年轻。

长期修藏传密宗瑜伽的更高喇嘛有250多岁,理政香格里拉已100多年。然而,香格里拉的居民如果离开了山谷,便会失去他们的年轻。

在香格里拉,康维和张以及更高喇嘛进行多次交谈,探讨了一系列宗教、哲学问题。康威是一个"精神和肉体"两方面都很优秀的年轻人。

通过交谈,他已和更高喇嘛建立了某种程度的"心灵感应",而更高喇嘛也有意选康威做他的继承人——事实上,这也正是他们飞机迫降在香格里拉的真正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和观察,他们四人均认为香格里拉是他们所见过最幸福的社会。

康维迷恋香格里拉优美恬静,巴纳德舍不下的金矿,布琳克罗 *** 则准备在香格里拉传播她所信仰的宗教教义,他们都不愿离开香格里拉。只有马里森因婚期在望,总想回到英国,但路途遥远,又不能孤身一人回去。

马里森终于抓住了更高喇嘛辞世,马帮脚夫送货到香格里拉的机会,胁迫康维作伴离开香格里拉,他们一路翻山越岭,穿过无人区,曾途径藏汉边界的大兴府。马里森身染重疾,未到达汉地就病死了。康维也突然失去了记忆。

在坐船回英国途中,康维在听肖邦的钢琴演奏曲时恢复了记忆。这时,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难于形容的悲哀。一种“宇宙的,遥远而非个人的”悲哀。当天夜里,他便独自一人悄然离去,不知去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消失的地平线

《消失的地平线》,心中的香格里拉

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1900-1954)的《消失的地平线》,是一部造就了西方乃至全世界的世外桃源的传世之作。全世界百万读者因此而踏上了寻找香格里拉的旅途。

《消失的地平线》讲述了四个西方人在飞机失事后的神奇之旅。侥幸生还的他们来到了一座寺庙里,这里隐藏着世外桃源般的幽静和神秘;附近洁白无瑕的金字塔状的卡拉卡尔雪山,单纯得如同出自一个孩童的手迹;狭长的蓝月亮山谷内,生活着自足幸福的人们,淳朴而热情。翠玉似的草旬、明镜般的湖泊、丰富的金矿、辉煌的寺庙、肖邦的失传之曲、老去的少女、200多岁的老喇嘛……万物都沉浸在宁静的喜乐中,没有繁杂的琐事和无谓的纷争,时光缓缓流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丽得让人窒息。

在这里(香格里拉),太阳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

一旦走出来,一切都消失殆尽。

香格里拉是理想天堂。都说希尔顿是因洛克的日记而写的这本书,但我觉得希尔顿是看了陶渊明的作品受到启发。大千世界,沧桑岁月,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人间天堂,是人们的向往,是追求,永远如此。

香格里拉在你我心里。幸福不是拥有,而是内心的感受,香格里拉也是,只要内心充满善良、感恩,你就拥有了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源于适度。书中叙述,香格里拉人人和谐相处,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适度。适度是在贪欲面前止步,浮躁面前收敛。只有适可而止,处处都是香格里拉。

我觉得这才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您说呢?

《消失的地平线》究竟想表达什么?

《消失的地平线》把复杂的现实隐藏在各种形式的表达中,通过假设建构的理想境界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引领着饱受战争创伤和经济危机痛苦的一代人在乐观信念之中寻找人生美好的寄托,体现了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

《消失的地平线》以蓝月山谷奇丽的背景作为依托,塑造了令人神往的香格里拉理想世界。希尔顿采用离奇曲折的情节,以优美的文字和灵动的笔触,向读者呈现出美丽绝伦的自然景色、和谐安定的社会生活,同时又为这世外桃源披上神秘的异域色彩,散发出浪漫主义奇葩的阵阵幽香。

虽然在作品发表的1933年,浪漫主义文学占据文 *** 流主导地位早已成为历史,但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仍然对文学创作有着长期的影响。

小说中的香格里拉地处东方,包含有大量的东方文化元素,包括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园林艺术等,彰显出浓厚的异域色彩。 *** 张姓老者在一出场即穿着“一身绣着图案的丝质长袍”,在寺庙房间的陈设中也经常见到绒绣挂毯等丝织品。在收藏室摆放着精美的珍珠蓝宋代陶器,珍藏了千年以上的水墨画,还有上面绘有仙境的漆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