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扬州八怪之首金农

2023-03-18 14:41:12 游戏资讯 lvseyouxi

金农隶书书法作品欣赏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金农 隶书书法 作品欣赏,希望你们喜欢。

金农隶书 书法作品欣赏 :

金农隶书书法作品欣赏1

金农隶书书法作品欣赏2

金农隶书书法作品欣赏3

金农人物介绍:

金农,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别号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莲身居士、龙梭仙客、耻春翁、寿道士、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佛家经典上"苏伐罗"即汉文"金"字,苏伐罗吉苏伐罗就是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会议老、百二砚田富翁等。

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6),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据金农自述;"家有田几棱,屋数区,在钱塘江上,中为书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无穷"。金农天姿聪颖,早年读书于学者何焯家,与"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比邻,又与吴西林同时,与号称"浙西三高士"交往熏陶,更增金农的博学多才。乾隆元年(1736)受裘思芹荐举博学鸿词科,入都应试未中,郁郁不得志,遂周游四方,走齐、鲁、燕、赵,历秦、晋、吴、粤、终无所遇。年方五十,开始学画,由于学问渊博,浏览名迹众多,又有深厚书法功底,终成一代名家。晚寓扬州卖书画以自给,为扬州八怪之首。妻亡无子,遂不复归。

金农的一生,大半在坎坷中渡过,有时"岁得千金,亦随手散去"。在困苦时也不得不依赖贩古董、抄佛经,甚至刻砚来增加收入,也曾托袁枚,求写彩灯,王昶撰《蒲褐山房诗话》记述金农,"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然遇同志者,未尝不熙怡自适也"。卒年七十七,一作七十八。

金农博学多才,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卷。精篆刻、鉴赏,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代表作有:《东萼吐华图》、《空捍如洒图》、《腊梅初绽图》、《玉蝶清标图》、《铁轩疏花图》、《菩萨妙相图》、《琼姿俟赏图》等。

金农个人成就:

书法

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 收藏 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金农从小研习书文,文学造诣很高。浓厚的学养使他居于"扬州八怪"之首。但是金农天性散淡,他的书金农像

法作品较扬州八怪中的其他人来说,传世作品数量是非常少的。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金农初不以工书为念,然书法造诣却在"扬州八怪"中成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别是他的行书和隶书均有着高妙而独到的审美价值。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 *** 绳墨"的,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 *** 。"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 *** 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最能反映金农书法艺术境界的是他的行草。他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融进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笔形,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分外苍劲、灵秀。尤其是那些信手而写的诗稿信札,古拙淡雅,有一种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令人爱不释手。 金农的行书从其早期开始就不入常格,而以碑法与自家的"漆书"法写成的行 草书 ,用笔率真,随心所欲,点画浪藉而又笔墨醇厚,粗头烂服之间,透出苍逸稚拙之趣,令人叹服;其"写经雕版"式的楷书,似乎与民间书法一脉相通,没有轻重的线条变化和圆润的转折用笔,也没有提顿中的波挑,以均匀的线条和方硬的转折,书写出类似单线体美术字的书体,却又具有器形文字般的古茂,其书法的启迪意义非常深远。传世书迹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盛仲交赞》,绢本漆书。

绘画

年五十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良由所见古迹多也。初写竹师石室 金农书画作品

老人,号稽留山民,继画梅师白玉蟾,号昔邪居士。画佛号心出家盦粥饭僧。又画马自谓得曹、韩法,赵王孙不足道也。其山水花果布置幽奇,点染闲冷,非复尘世间所睹,盖皆意为之。问之则曰贝多龙窠之类也。他画梅,自称"江路野梅"、要求"天 大寒 时香千里",画马题道:"今予画马,苍苍凉凉,有顾影酸嘶自怜之态,其悲跋涉之劳乎?世无伯乐,即遇其人,亦去暮矣?吾不欲求知于风尘漠野之间也。"足见其怀才不遇的心情。他在一册页上画一士大夫高卧四面通风的水池亭中,题曰:"风来四面卧当中"。逍遥自在,不及世事,亦以"清高"自居。金农申言要把自己"平生高岸之气",一一见之画中。"以抒不平鸣"。在一幅《墨竹图》中,他竟然直书:"磨墨五升,画此狂竹,不钓阳鲚,而钓诸侯也。" 喜画瘦竹,说"画竹宜瘦,瘦多寿,自然饱风霜耳"。每画毕,必有题记,如"虚心高节,挺立不屈,久而不改其操,竹之美德也。"《雨后修篁图》题诗曰:"雨后修篁分外青,萧萧如在过溪亭。世间都是无情物,只有秋声更好听。"

所画人物造型奇古夸张,笔法古拙简练,形象鲜明突出;山水构图别致,随意挥写点染,简朴疏秀 ;其梅、竹用笔奇拙 ,凝练厚重 。书法从《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郎碑》变化而出,运笔扁方,竖轻横重,别具奇趣,风格独特,自谓漆书。金农的书画在当时享誉很高 ,为扬州八怪之一 。有《山水人物册》、《月华图》、《携杖图》、《东萼吐华图》、《墨竹图》等传世。著《冬心诗集》、《冬心 随笔 》、《冬心杂著》等。

扬州八怪之首金农

姓名:金农

别名:寿门

号: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

别号: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莲身居士、龙梭仙客、耻春翁、寿道士、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心廿六郎、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会议老、百二砚田富翁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清朝

出生地:钱塘

出生时间:公元1686年

去世时间:公元1763年

职业:画家

主要成就:扬州八怪之首

代表作品:《东萼吐华图》、《空捍如洒图》、《腊梅初绽图》金农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为浙江杭州人氏,生于公元1687年,去世于公元1763年。金农所处的那个时代,扬州有许多著名的书画家,特别是有八位成就更高,性格异于常人的书画家,被当时人称为扬州八怪。金农也在扬州八怪之中,并且还是扬州八怪之首。

清康熙二十六年,金农出生在钱塘一个比较富庶的家庭,家中有些田产,房屋也有不少,按照金农自己说说:家有田几棱,屋数区,在钱塘江上,中为书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无穷。

金农自幼聪颖,家中将其送往著名学者何焯家中学习。他与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比邻,又与吴西林同时,与号称浙西三高士交往熏陶。与这些颇有才华的名士交往,使得金农才学渐长,使其博学多才。

乾隆元年,金农经裘思芹荐举博学鸿词科,然而可惜的是他入京参考未中。此次落第,使他大受打击,自觉郁郁不得志,遂放弃继续科考,开始周游各地,增长自己的'见识,陶冶自己的情操。

年过五十的时候,金农开始学习作画。因为早年专心做学问,后来又周游各地,走遍齐、鲁、燕、赵,历秦、晋、吴、粤,所以学起书画来还算得心应手。因为有深厚的抒发功底,加之游览名迹数不胜数,所以最终在书画一道获得成就,成为一代名家。不仅各阶层人民追捧他的画作,许多书画后辈也对其推崇备至,希望得到他的指点和品评。

金农的一生都在旅途中渡过,虽然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画作都受到个人追捧,有些更是许以千金的报酬。然而和许多浪漫派艺术家一样,金农对于钱财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往往岁得千金,亦随手散去。所以到了晚年的时候,居无处,后在扬州寓居,靠贩卖书画维持日常生活所需。

有些时候为了获得生活费,金农还会贩古董、抄佛经,甚至刻砚来增加收入。金农一生未曾在科举考试中得到好的结果,但是他一生都活得十分潇洒,徜徉在自然美景之中,也不失为一件趣事。

乾隆二十八年,七十七岁的金农去世,走完了自己坎坷颠沛的一生。

金农简介

金农简介

金农(1687-1764年),扬州八怪之一。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人生际遇坎坷,平生未做官,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而返。他博学多才,精篆刻、鉴定,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

代表作有:《东萼吐华图》、《空捍如洒图》、《腊梅初绽图》、《玉蝶清标图》、《铁轩疏花图》、《菩萨妙相图》、《琼姿俟赏图》等。著述有《冬心诗钞》、《冬心随笔》、《冬心画梅题记》、《冬心画马记》、《冬心杂着》等书。

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金农从小研习书文,文学造诣很高。浓厚的学养使他居于“扬州八怪”之首。但是金农天性散淡,他的书法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较扬州八怪中的其他人来说,传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数量是非常少的。金农,浙江钱塘人。他生活在康、雍、干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 *** 。"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 *** 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最能反映金农书法艺术境界的是他的行草。他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融进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笔形,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分外苍劲、灵秀。尤其是那些信手而写的诗稿信札,古拙淡雅,有一种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令人爱不释手。

金农赋诗文言文

1. 文言文出口成章中金农能出口成章的原因

廿四桥边廿 *** ,

凭栏犹记旧江东。

夕阳返照桃花渡,

柳絮飞来片片红。

廿四桥即“二十四桥”。这里写的是扬州傍晚的景色。

前两句不用说,“廿四桥”本在扬州,而扬州又是古时江东地区所辖,这首诗的出彩处主要在后二句.

"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柳絮本是白色的,可又怎么会变成“片片红”呢?

嘿嘿,这里就要用我们学到的物理知识了。

太阳光照在桃花上,其他色光几乎被吸收了,反射的红光照到白色的柳絮上又被柳絮反射到诗人的眼里,故而,被作者写成了“柳絮飞来片片红”,这样子使得本诗已经更加有韵味,只要读完,那夕照的景色即然会在我们的脑海里浮想联翩了。

下面说一下金农这个人。

他出口成章,而且整首诗意境非凡,在大盐商程雪门的宴会上,把“柳絮飞来片片红”这样一句狗屁不通的诗句圆的如此完美:“廿四桥边廿 *** ,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真是活脱脱的一个“怪”才。

人怪,照理说,作为一个单纯在艺术上有造诣的文人,从古到今,大多数是非常免俗、非常清高,甘于清淡,不屑与污世合流。金冬心,作为扬州有名的书画家,其表现的行为及性情都比较的矛盾,别的文人的怪大都都是以隐而怪,而金冬心却不是如此,在小说中汪曾祺通过其心理和对话表现出来:一方面非常看不起毕秋帆——“商人耳”,所谓的“鹾贾”;骂推崇毕秋帆的袁枚为“斯文走狗”等等;而另外一个方面,为程雪门——也是一个附庸风雅的盐商的一句狗屁不通的诗,通过其妙口使其成为好句,从而得到一千两银子。但同时表现出来又很清高、自负:“这样的兰花,除冬心先生,谁配”;“‘一箪食,一瓢饮’,农一介寒士,无可无不可的。”但是又对《随园食单》进行讥笑,“觉得他把几味家常鱼肉说的天花乱坠,真是寒乞相,嘴角不禁浮起一丝冷笑。”

具体来说,金冬心的怪并不像陶潜等人一样“世人皆醉我独醒”。其矛盾的心理非常令人寻味:“我能老是饮花雕酒喝莼菜汤过日脚么?开玩笑!”他并不像一般文人那样甘于清淡,而且精于享受:好的大砚台、碧螺春茶;宝珠山的茶也提不起多大的兴趣,想要五两银子一盆的建兰摆在他小花圃的石条上;认为随园只是一个破园子等等。而有意思的是兰花偏是一种清高自傲之物,金冬心在某些方面非常清高自负:说袁子才的诗是小聪明,骂袁子才是斯文走狗,对商人“不屑一顾”等等,看起来的确是清高的很;但是一转身,对程雪门这个大盐商请他作陪客,却非常的热衷,小说的开头就写了“召应博学鸿词杭郡金农字寿门别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龙稷仙客、苏法罗吉苏法罗,早上起来觉得很无聊”,然后在小说中间又写了“今天一早起来,很无聊。”,“……不过,还是无聊。”。当他知道程雪门有请贴请他做陪客时,“觉得今天有点意思”“你多误事!……哎呦”。有意思的是,在席间,金冬心点头拊掌于铁大人与其骂袁子才时,根本是两副面孔。还说自己本一介寒士,无可无不可的,而后又说袁子才《随园食谱》中的几味家常鱼肉是寒乞相。

金冬心不同于一般的文人,他是入俗的,其入俗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替程雪门这个大盐商圆诗,利用自己的怪才赢得一千两银子,而千两银子的用途之一就是买了十盆五两一盆的素心兰。这是一个很大的反照。

最耐人寻味的是小说的结尾,汪曾祺让金冬心留下了一句话——“斯文走狗”,看似好象在骂袁子才,可恰恰映照自己也是一个斯文走狗。

但是,我认为金冬心的那种怪无可谴责。文人未必只能作传统的文人,未必只能隐世。金冬心所表现出来的清高自负体现的是文人一种潜意识的心态,而他与此表现相反的入俗也是一种不甘没落的文人的一种活法。这也许是当时时代下的产物,金冬心是一个在历史羁绊下苦苦挣扎的文人,所表现的矛盾的性情,与其说是怪,不如说是对一种传统、一种时代的反叛。

金农其人,就像现在的90后一样,虽放荡不羁,但是其才华和价值是不可小觑的。

别说我自夸啊,嘿嘿,其实我也是九零后。

2. 翻译文言文《 雨窗消意录.出口成章》

出口成章: 扬州的盐商们仰慕金农的名气,竞相宴请。

一天,某盐商在平山堂设宴,金农首座。席间以古人“飞红”为题,行令赋诗。

轮到某盐商,因才思枯竭,无以为对。众客商议罚他。

盐商说:“想到了!柳絮飞来片片红。”宾客笑他这是在杜撰。

金农说:“这是元人咏平山堂的佳作,他引用的很恰当。”众人请他补全。

金咏道:“廿四桥边廿 *** ,凭栏犹记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众人都佩服他才思敏捷。其实这是金农自己杜撰的,为盐商解围。

盐商很高兴,第二天,馈赠他千金。

3. 求金农为盐商解窘的原文译文

译文:

g 钱塘人金寿门先生,也就是金农,客居在扬州。扬州的盐商们仰慕金农先生的才名都争着邀请招待他。一天,某一位盐商在平山堂宴请宾客,金农先生被让在席上首座。酒席之间,众人以朗诵古人有“飞红”二字的诗句作为酒令,轮流作诗。一个个挨过来,到了一个盐商那里,他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一句诗来,其他客人正要商量要罚他酒,这个盐商说:“有了,‘柳絮飞来片片红’。”在座的人都哄堂大笑,说他杜撰。这时候唯有金农说:“这是元代人描述平山堂的诗句,引用得非常切题。”众人不信,便要让金农吟出此句所在的全篇,金农吟道:“廿四桥边廿 *** ,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听到全篇,大家都觉得金农非常博学,这才又赞叹又佩服。其实金农是随口吟诵出了这首诗为这个商人解围而已。这个商人特别高兴,过了几天就拿了很多钱赠给金农。

够yisi a

4. 《金农为盐商解窘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金农为盐商解窘钱塘①金寿门先生农客②扬州。

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③,先生首坐。

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第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

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 ”一座哗然,笑其杜撰。

先生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众请其全篇,先生诵之曰:“廿四桥④边廿 *** ,凭栏犹忆旧江东。

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以先生博洽,始各叹服。

其实乃先生口占此诗,为某商解围耳。商大喜,越日以千金馈之。

(选自清·陆长春《香饮楼宾谈》)[注释]①钱塘:今杭州市。②金寿门先生农:即金农,字寿门,善诗、画、古文等,为“扬州八怪”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文人。

③平山堂: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座建筑。④廿四桥:指扬州二十四座著名的桥,另说是指一座桥。

⑤桃花渡:扬州平山堂附近的地名。[文化常识]“觞(soāng)政”及其他。

觞政即“酒令”,它是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令轮流说诗词,或做其他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酒。

上文金农与盐商在席间就是以说诗词为酒令的。 另一种酒间游戏是“投壶”,即以盛酒的壶口为目标,用箭投入,最后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罚酒。

民间以“辖拳”行酒令,以猜中对方出手(以手指表示数目)的数目为胜,负者罚酒。[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客②次第③杜撰④綦切⑤风2.翻译:①竞相延致;②众以先生博洽;③越日以干金馈之3.理解:①“江东”指什么地方?②为什么柳絮会“片片红”?参考答案:金农为盐商解窘1.①作客②依次③编造④贴切⑤风景2.①互相争着邀请(金农)前往;②众人人为金农知识广博;③第二天指导一千两银子赠送给金农。

3.①江南;②因为“夕阳返照”。

5. 文言文 《出口成章 》答案及解释

1.仰慕;2.收获,本文指没有得到诗句;3.指全部,一座指满座。4.经过,过,越日,指过了一天;

二,

译:一天,有个商人在平山堂”设宴,金农坐在首席。

2.事实上是金农随口做出的这首诗,给那个商人解围。

三.答:因为那个商人做来的诗是杜撰的,如果受罚会很难堪,金农才思敏捷,随口以他杜撰的那句诗作了一首诗,为他解了围,使他不致太难堪。

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竭尽所能帮助别人,不使人难堪,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6. 文言文《李贺作诗》翻译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②。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③,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④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宋】欧阳修·《新唐诗》

【注释】 ① 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著有《普察集》。

②《高轩过》(xuän):题目名。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③奚奴(xī ):童仆,奴仆。

④程课:固定的格式。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援笔辄就如素构---------- 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

过亦不甚省----------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下面加点的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是有名 B. 足成之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不足为外人道也

C援笔辄就如素构 D 见所书多

吴广素爱人 书投囊中

3.文中的李贺是诗人,世称“------”。他的名诗《雁门太守行》中形容形势危急的两句诗是------。而文中的韩愈则是“-----”(评价)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 》、《 》等文章。

4.试用成语概括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2)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3)自是有名--------------------------------

5.翻译下面句子。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6.李贺是如何成为诗人的?试概括回答。----------------------------------------------------------

7.读了本文,对你写作有何启示?---------------------------------------------------------------------------

《李贺作诗》参考答案

1. 总是、就 大抵 省察、观看 吐出 2. B 3.诗鬼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宋八大家” 《马说》《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4.(1)牵强附会 (2)呕心沥血 (3)举世闻名 5. 他从不先确定题目然后作诗,像其它诗人一样牵强地受格式限制。 6.如少年聪明好学,平时都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呕心沥血写诗等。 7.略

翻译是:

七岁就能做文章,,韩愈、皇甫铈刚听说的时候不相信,到他家里去,让他(李贺)做诗,他挥笔就写好了,如同事先就构思好了一样, 他将诗命名为高选过, 两人非常惊讶,他也出名了,每天日出时候,骑小马,带着小随从,背着锦囊,见到喜欢的东西,就写下来放在斤囊里,从来没有先出题后做诗,象他人一般牵强符合.晚上回来.诗已成

7. 出口成章的文言文

钱塘金寿门先生农客扬州,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至。一日,有某商宴平山堂,金首坐。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座哗然,笑其杜撰。金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众请齐全。金诵之曰:“廿四桥边廿 *** ,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皆服其博洽。其实乃金口占此诗,为某商人解围也。商大喜,越日以千金馈之。

翻译:扬州的盐商们仰慕金农的名气,竞相宴请。一天,某盐商在平山堂设宴,金农首座。席间以古人“飞红”为题,行令赋诗。轮到某盐商,因才思枯竭,无以为对。众客商议罚他。盐商说:“想到了!柳絮飞来片片红。”宾客笑他这是在杜撰。金农说:“这是元人咏平山堂的佳作,他引用的很恰当。”众人请他补全。金咏道:“廿四桥边廿 *** ,凭栏犹记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都佩服他才思敏捷。其实这是金农自己杜撰的,为盐商解围。盐商很高兴,第二天,馈赠他千金。

金寿门先生农:即金农,字寿门。清朝著名的诗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延至:邀请。

平山堂:扬州著名风景区。

首坐:坐在首位。

觞政:酒令。觞,音shāng。

綦切:贴切。

请其全:请金农吟诵整首诗。

口占:随口创作。

诸盐商(慕)其名:仰慕

8. 文言文出口成章的答案一解释下面具中的词1扬州诸盐商慕其名().2

1.仰慕;2.经过,过,越日,指过了一天;3.收获,本文指没有得到诗句;4.指全部,一座指满座.二,1.你的原文摘错了,是“有某商宴平山堂”,你少了一个“宴”字,幸亏我读过这一段古文,要不然真译不出来.译:一天,有个商人在平山堂”设宴,金农坐在首席.2.事实上是金农随口做出的这首诗,给那个商人解围.三.答:因为那个商人做来的诗是杜撰的,如果受罚会很难堪,金农才思敏捷,随口以他杜撰的那句诗作了一首诗,为他解了围,使他不致太难堪.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竭尽所能帮助别人,不使人难堪,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9. 宋之问作诗文言文翻译

宋之问,字延清,又名少连,是汾州人。父亲名令文,高宗时任东台详正学士。宋之问仪表伟岸,很有辩才。才二十岁,武后召他和杨炯在习艺馆轮流值班。多次转任为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武后游幸洛阳南面的龙门,下诏叫随从臣僚赋诗,左史东方虬的诗更先写成,武后赏赐他锦袍,宋之问不久也献上他写的诗,武后读后很赞赏,又从东方虬手中夺回锦袍赐给宋之问。 当时张易之等人与武后非常亲昵,很得宠,宋之问和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献媚依附。张易之所赋的篇章,全是宋之问、阎朝隐所作,甚至还给张易之捧溺器。到张易之事败,宋之问贬到泷州,阎朝隐贬到崖州,都任参军事。宋之问逃回洛阳,藏在张仲之家里。适值武三思重新掌权,张仲之和王同皎谋划杀掉武三思来安定王室,宋之问得知实情,叫兄长之子宋昙和冉祖雍上报说有紧急事变,借此乞求赎罪,由此升任鸿胪主簿,天下人都认为他行为丑恶。

景龙年间,宋之问迁任考功员外郎,因谄事太平公主,所以被任用,到安乐公 *** 盛,他又与安乐公主往来勾结,所以太平公主特别恨他。中宗将任用他为中书舍人,太平公主便揭发他知贡举时的赃贿狼藉,因而降任汴州长史,尚未出发,又改任越州长史。他到任后颇尽力于政事。遍游剡中山水,置酒赋诗,诗篇流传到京师,为人们传诵。

睿宗即位,宋之问因狡险而且干的坏事太多,被睿宗下诏流放到钦州。冉祖雍历任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在省裹畅怀饮酒,被御史弹劾,贬为蕲州刺史。这时,也被流放岭南,在桂州两人都被赐死。宋之问接到诏书震惊流汗,往来徘徊,不肯自杀。冉祖雍向使者请求说:“宋之问有妻有子,请让他和家人诀别。”使者准许了,而宋之问惊悸惶恐不能处理家事。冉祖雍发怒道:“我和你都辜负国家应当死掉,焉什么还迟疑不决啊?”于是饮食沐浴后自尽。

冉祖雍,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外甥,考中进士科,在当时很有名。曹魏建安以后以至江左,诗律屡有变化,到沈约、庾信,以音韵婉转相附,对偶精密。到了宋之问、沈佺期,又更加靡丽,讲究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犹如锦绣成文,为学者所崇仰,号称“沈宋”,人常说的说“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苏李”指的是苏武、李陵。

金农有哪些生平简介?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钱塘人,清代艺术大家,“扬州八怪”之一。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金农17岁时便在当地名人盛集的诗会上一鸣惊人,中年时曾游历四方达15年,50岁以后以“鬻书卖画”为生。他在诗、书、画、印以至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堪称大家,其中书法和绘画成就更大,影响最深远。他的书法以古朴浑厚见胜,有“求拙为妍”的艺术特点,其楷书拙朴浑厚,行书健劲潇洒,隶书苍古奇逸,并首创了风骨独特的漆书。他的画博采各名家之长,参以自己古拙书风的金石意趣,所画人物、山水、花卉、佛道、走兽等无不孤诣独绝,形成崛如虬龙、清如明月、瘦如饥鹤的独特风格。传世作品有《雨后修篁图》、《采菱图》、《寄人篱下图》等。

金农是谁?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简介及个人影响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他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代表作有《东萼吐华图》、《空捍如洒图》、《腊梅初绽图》、《玉蝶清标图》、《铁轩疏花图》、《菩萨妙相图》、《琼姿俟赏图》等。著有《冬心诗集》、《冬心随笔》、《冬心杂著》等。

人物介绍

金农,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别号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莲身居士、龙梭仙客、耻春翁、寿道士、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会议老、百二砚田富翁等。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6),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据金农自述:“家有田几棱,屋数区,在钱塘江上,中为书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无穷”。

金农天姿聪颖,早年读书于学者何焯家,与“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比邻,又与吴西林同时,与号称“浙西三高士”交往熏陶,更增金农的博学多才。乾隆元年(1736)受裘思芹荐举博学鸿词科,入都应试未中,郁郁不得志,遂周游四方,走齐、鲁、燕、赵,历秦、晋、吴、粤、终无所遇。年方五十,开始学画,由于学问渊博,浏览名迹众多,又有深厚书法功底,终成一代名家。晚寓扬州卖书画以自给,为“扬州八怪”之首。妻亡无子,遂不复归。

金农的一生,大半在坎坷中渡过,有时“岁得千金,亦随手散去”。在困苦时也不得不依赖贩古董、抄佛经,甚至刻砚来增加收入,也曾托袁枚,求写彩灯,王昶撰《蒲褐山房诗话》记述金农,“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然遇同志者,未尝不熙怡自适也”。卒年七十七,一作七十八。

金农博学多才,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卷。精篆刻、鉴赏,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

个人影响

“扬州八怪”,通常的说法是李鱓(复堂)、汪士慎(巢林)、高翔(西唐)、金农(冬心)、黄慎(瘿瓢)、郑燮(板桥)、李方膺(虬仲)、罗聘(两峰)。此外,至少还有五种以上说法,涉及十多位画家,但无论哪种说法,金农都在其内,可见他是“八怪”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人们为何以“怪”相称?“怪”又“怪”在哪些方面呢?

这个“怪”首先是指作品格调上的离经叛道。金农等人戴上“扬州八怪”的桂冠后,既为社会所认可,又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扬。这除了艺术风格的原因之外,其中也包含着个性行为、思维方式、处世观念等多种异于常情的因素。难怪好友全祖望称他为“畸士”了。

金农交友广泛,上至名门公卿、富豪巨贾,下至卖浆引车的贫民百姓,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他交友还有一种怪脾气。他瞧不起的人,不但话不投机半句多,而且报之以白眼,更别想求得他的诗文字画。而对要好朋友从不以穷富贵贱取人。

在金农众多的朋友中,一个就是当时寓居扬州的郑板桥,两人喜欢一起“杯酒言欢,永朝永夕”,“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渚”。郑板桥曾说“杭州只有金农好”。他俩除了有共同的人生观、艺术观外,个性脾气特别相投,常常出入秦楼楚馆,酣饮金农中年游历达十五年,足迹踏遍半个中国。哪来旅行费用呢?除了化缘僧院,朋友资助外,他招募挑选了一批能工巧匠,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技术访游团”,金农充当“团长”,团里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如甬东朱龙擅雕凿纹刻砚石,新安张喜子精界乌丝栏,会稽郑小邑擅长抄写,吴门庄闺郎会弹奏乐器,兰陵陈彭擅长画墨竹,每到一地全团便开展活动,以此筹措旅资。这种方式在“扬州八怪”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金农具有的完全是一个浪漫诗人的情怀,一个不修边幅的书画家风度,一个无拘无束的野逸文人气质。其次,金农晚年穷困潦倒,尽管不能排除社会原因,但也有属于自身的缘由。金农的收入也颇可观了,结果老来却弄得四壁皆空,无钱入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康熙、乾隆时代的书法界正是“帖学”一统天下。金农和郑燮等人卓然树起叛逆的大旗,成为清代书道中兴的领 *** 者。金农的书法艺术和他的绘画一样,以古朴浑厚见胜,有“求拙为妍”的艺术特点。从传世书迹来看,其隶书苍古奇逸,正书朴厚歧出,行书健劲潇洒,影响更大的还是他首创的“漆书”。“漆书”这个词的来源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二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评自己书法时说:“臣书刷字。”可知“漆书”是指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 *** 。金农写漆书所用的墨是自选墨烟所造的“五百斤油”。“金农墨”浓厚似漆,“谛视之,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幽光徐漾”,写出的字凸于纸面,稍一触指即为墨染。所用毛笔,是“截取毫端”,平扁如刷,蘸以浓墨,行笔只折不转,如漆刷之运作。这种 *** 写出的字看似粗俗简单,无章法笔意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剔除细节,直取磅礴气韵。那险峻雄奇的构局,浑朴钝拙的金石趣,都融合在黑、厚、重、凝的格调之中。

由于金农的身世,他以卖字卖画为业,难免把商业习气带入艺术领域。许多慕名求索者又非知音,不少作品明显有应酬之嫌,甚至有“师藉门生卖画钱,门生画亦赖师传”,“图成幅幅署髯名,浓墨刷字世便惊”的情况,并由此引发出“金农无画论”之争。这些情况虽给金农书画的鉴赏、论评带来一定疑难,然而绝不能由此否认他的作品风格是顺应了当时历史文化发展的趋势,在抒发个性,冲击时弊,力倡新思维方面所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