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玄妙村落为什么会按照八卦原理建造,当地有什么秘密 (八卦阵村庄)

2023-03-12 18:59:59 最新游戏资讯 lvseyouxi

提起诸葛亮大家之一反应都是智慧的化身,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浙江金华市兰溪市西部18公里处,有一个诸葛亮后代诸葛大狮也是非常聪明的,他按照八卦原理设计建造了一个奇特的世外桃源,里面居住了4000多个诸葛亮的后裔,这种八卦阵式的建筑布局,不仅是国内少有的古文化村落,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孤例。

众所周知《易经》是群经之首,这部伟大的著作在政治、军事、建筑等众多领域都给我们很多启迪,诸葛八卦村就是从《易经》中获取的建造灵感,采用''意''和''象''相结合的模式,按照太极八卦的方位建造的,这里因此也成为极佳的风水宝地。

纵观全景它是江南那种''青砖灰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但又不是整整齐齐一排一排规划的,它又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地方。既然是诸葛八卦村,那固然整个村庄的建设是离不开八卦图的。布局以村里的钟池为中心,全村的房屋呈放射性排列呈八卦阵样式。

村子里还有八条由内而外延伸的弄堂,把整个村子像是蛋糕一样分成了八块,而且他们看起来似连非连,似通非通,曲折婉 *** 人捉摸不透。对于当地人来说轻车熟路,各个邻里间也形成了和睦的关系。如果游客要进去,更好找个村民当导游,要不然很容易就会在这个八卦阵里迷路的。

而诸葛村自建村以来有600多年的历史,虽饱受岁月摧残,但依旧留下了很多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这些精巧的古建筑也将古代的匠人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诸葛村的后裔们,也同样遵循着先祖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祖训。这也与上面提到的匠人精神一脉相承,他们秉承世代以耕读起家,从事中医药生产,并在浙江的中药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八卦阵村庄(八卦阵攻略) 第1张

广东八卦村,门票仅需8元钱,为何游客进来便走不出去?

广东八卦村,门票仅需8元钱,游客进来便走不出去的原因:这个村子有很多路,但只有南北两个出口才能通向外面的世界。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诸葛亮以其聪明才智,将道教的八卦融入军队,形成了流传数百代的“八卦阵”,以保卫敌人。这种 *** 非常精巧,无人能超越。诸葛亮的行为是非常强大的,它使许多人认为它伟大,也给许多人带来了灵感,所以现在它衍生出许多与八卦相结合的东西,包括这个“八卦村”。该村位于肇庆市高姚区回龙镇肇江路旁。这个村子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利卡村西村以八卦的形式,以精美的布局和隐秘的罗书河地图的神秘。

这个村庄的面积不大,但有15条主要道路和84条交叉车道。总共有99条车道。对于很多外出游玩的游客来说,如果没有当地人带领,他们会感到困惑。他们找不到出村子的路。从上到下,这个村子看起来像一个“八卦”一个样的模型,房子一排排的很整齐,一圈一圈的,很容易转乱。

这个村子有很多路,但只有南北两个出口才能通向外面的世界。所以如果你想找一个村庄,更好找一个当地人来带路。

然后这个村子是一个大家庭,有两个姓氏,一个是苏,一个是蔡。两姓以八卦风水分界,当地人的建筑风格也很独特,遵循了以水为脉、以“物”为墙、以“石”为基的道教建筑理念。这个村子里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和历史建筑。现在这个村子已经成了旅游景点,你还需要收门票。一张票8元。对大多数景点来说,这是有意义的。

探秘诸葛八卦村

诸葛亮是我心目中非常仰慕之人,久闻兰溪诸葛村的大名,很是神往。从金华回湖州,顺道游览了诸葛村,探古访幽一番。

许多人都是冲着诸葛亮去的,实际上诸葛亮从未到过兰溪,只是他的后代世孙设计了这个八卦形的村落,成为全国更大的诸葛亮后裔集中居住地,全村现有5000多人。这个村庄是诸葛亮的第二十七世孙诸葛大狮为纪念其先祖诸葛亮,在元代所建造,虽然历经历史的沧桑,但是村庄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民风朴实,充满着自然和谐之美,而这其中最为神奇的,便是村中的九宫八卦布局。

甫一见“诸葛八卦村”的村标,便很容易让人想起“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来。

下得车来,走入了村子。诸葛八卦村是一派明清江南建筑风格,那灰黑如水墨的屋檐,远远近近、层层叠叠,房门、墙壁之上有各色的狮面、八卦形图案。

由于没有导游引领,我们只得凭眼睛去游览,凭心灵去感悟,虽是多花费了工夫,却更能深刻而细致地对诸葛村进行解读和品味。

穿行在这些古老的小巷,恍若时光倒流,有种寻幽怀古的乐趣。错落有致的屋舍间,铺就着青石板的小弄堂。尤其是徽派建筑,高高的白墙,开的很高又很小的那种窗。

村里家家都贴对联,而且对联都和诸葛亮的事迹有关,例如“出师二表映丹心”、“诚心一片传忠厚”之类的,显然村民都以自己是诸葛亮的后代而倍感自豪。沿途能看到卜卦的、卖画卖字的,还有卖一些如诸葛连弩、诸葛羽扇、孔明锁等小工艺品的。

村中心的九宫八卦图中心叫钟池,这里一半是水塘,一半是陆地,两面各是一口老井,形成极具象征意丈的鱼形太极图。“半亩方塘一鉴开”,颇有《桃花源记》那种世外桃源“惊艳”的感觉。

钟池四周,八条弄堂向村的四周延伸,一直伸向村外的山地路口,历经数百年,房屋不断增加,但九宫八卦的总体布局一直不变。更为神秘的是,村外有八座青翠的小山环抱着诸葛八卦村,似连非连,织就了天然奇异的外八卦构戒了的八卦阵形,有巧夺天工之神意。

南岸是一个缓坡,顺着缓坡而建的几幢大房子从北岸望去一幢比一幢高,临水的明清风格的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倒映在水中,整个轮廓看起来峭拔而优美。

建村之初,诸葛村原称“高隆”,一般认为,“高隆”之名是从诸葛亮“高卧隆中”的事迹隐括而来,也隐寓“高士出隆中”之意。大约到了明代半叶,随着诸葛氏族的发展,按照当地普遍以姓氏为村名的习惯,才改称为现今的“诸葛村”。       

到了诸葛八卦村,“丞相祠堂”与“大公堂”这两处建筑是一定要去看的。往钟池方向不远便是高隆诸葛氏的宗祠丞相祠堂,钟池边的大公堂是江南地区唯一的武侯纪念建筑。

进得丞相祠堂,一只巨大的香炉上方挂着“名垂宇宙”四个大字,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坐像,雕塑也十分细腻。这诸葛亮像不是桃红柳绿的泥胎,而是木质的雕像,神色温和眉目慈祥,没有穿那种黑块白块间隔的八卦衣。

诸葛亮塑像前坐着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是用八卦算命的。我们过去和他聊天。他告诉我们,诸葛村创建于宋末元初,是诸葛亮第27世孙诸葛大狮所建,村中建筑千门万户,面面相向,背背相承,巷道纵横交错,似连非连,半通不通,似一座迷宫。太平军曾攻打诸葛村,诸葛村男丁牺牲了三分之一,硬是守住了。抗战时,有一队日本兵经过附近,竟没有发现诸葛村。

我们告别老者,来到为纪念诸葛武侯而建的“大公堂”。正门当中额枋上有白底黑字“敕旌尚义之门”之匾,大门两侧次间粉墙上有“忠”、“武”两个大字。三进大厅正太师壁上书写武侯《诫子书》,《诫子书》仅86字,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是脍炙人口的教育名篇。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在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五丈原的地方临终前写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也是诸葛后人的行为指南,至今还造福着滋养着诸葛后人。《诫子书》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已成为中国数代文士的座右铭。

在白墙灰瓦和一波碧水的映衬之下,大公堂显得夺目而绚丽。钟池的另三面均是一字排开的各式店铺。这些店铺除了近年因旅游业的兴旺而开设的不同小吃店之外,更多的是中药铺和工艺品铺。大凡诸葛文化,其总是少不了它的医药文化。“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乃诸葛家族永远的祖训。

有人说,是一句祖训造就了一个药业巨村,此话不无道理。诸葛村的药业起源,大约可追溯到武侯。当年,诸葛亮南征渡沪深入不毛之地时,曾为抵御瘴疠而研制出“行军散”,这对后裔从事中药业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明、清两代诸葛村诸葛氏中,悬壶行医的名家达30余人。诸葛村人人与医和药沾边,当我们行走于“天一堂”和“寿春堂”等处,更是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再往里走,就到了天一堂的后花园,有一个长长的回廊,凉风习习。园子里种了好多花草树木,有松柏、杜仲、银杏、陆英、代代花枳、紫薇等。

这个安静、朴素的小村落,从巷道里抬头看天,天空只是那么狭小的一道,每家洞开的、虚掩的门户都显现了一份淳朴与善意,而荡漾着碧绿池水的池塘边有女人在捣衣,是用一种古老、传统的洗衣法子将衣裳捣松软,这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在村中不仅观赏,还可以在纵横交错的小巷中品味一种似连非连,似通不通的曲折玄妙之感。不管从那一条小路走入,完全可以放任脚步走路,只要沿着弯弯曲曲的路径,不用问路也不会迷路,你也许可能绕来绕去,但你一定会从另一个入口自然而然地绕出来,都能准确地走到你想要去的地方。这就是神奇的“八卦村”。

在诸葛八卦村走走,就像在读着一部鲜亮的历史,从而会使每一个人都感悟深深……

杨津庄镇小漫河村是怎样的一个“八卦村”?

杨津庄镇小漫河村,位于辽运河西岸,辽代成村,村名来历,一说因为地势低洼旧时常常沥水漫溢而得名,另一说因辽运河水流入该村后水势变缓而得名,因区别于大漫河村村,故名。因村内街道纵横交错,长短不齐,正斜难辨,易进难出,颇似传说中的八卦阵,故有“八卦村”之称。

小漫河村原为一圆形村落,方圆500米,村内旧有“九桥、七庙、玄帝阁、八卦街”,均按八卦阵势排列。九桥,小漫河村外有护村河环绕四周,内有一条河流穿村而过,自古就有“进村必过桥”之说。以村中央的大石桥为中心,其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错落着八座石桥,合称九桥;七庙,分别为老爷庙、大五道庙、大菩萨庙、小五道庙、小菩萨庙、文昌庙、马神庙;玄帝阁,位于村子正中心,分为上下两层,高约8米,今小漫河村村委会东侧的灰砖瓦房处即为玄帝阁遗址,原阁内供奉着玄武大帝雕像一座。玄武,与青龙、白虎、朱雀合称道教四方的四神,生于黄帝时期,后改称真武,又名净肚佛。阁内二楼绘有玄武大帝修道成仙始末的壁画,画面生动逼真,线条流畅,笔法细腻,可惜均已被毁;八卦街,指村内的九条街道按八卦阵势排列,纵横交错,弯道极多,且多数是90度的直角,加上路径狭窄,最窄处仅容一人行走,街道两侧被房屋和围墙遮挡,很难确定方向,行人入内如身在迷宫,极易迷失方向。

凡是外地人进村,如果没有村里人带路便很难走出去。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频频进村“清乡”,每次都“清”不干净,总会落下一些人家。据老年人介绍,有一次日本人进村“清乡”,发现村子南街有十几户人家,等走到近前一看,却什么都没有,只好悻悻而去,其实那十几户人家就在街道西侧数米远,敌人竟浑然不知。建国后,村里的街道仍保持着原貌,但外村人到这里办事、作小生意非常不便,他们出村的时候常常在村里转来转去,最后仍转回到原地。凡是土生土长的70岁以上的小漫河村民,多数都有过为外地人领路出村的经历。改革开放以后,村委会对街道进行了重新修整,大部分弯道被裁直,道路交通明显改善,但外地人进村迷路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据考证,小漫河村就是《水浒传》中祝家庄的原型。《水浒传》第四十六回,杨雄在翠屏山杀妻后,与石秀等人下山南行,不到一日就到达了郓州境内的祝家庄,所以后人认为祝家庄在山东境内,事实并非如此。宋朝的郓州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东平,从蓟州翠屏山到东平的直线距离达900多华里,杨雄等人沿小路步行一日,怎能到达呢?显然祝家庄并不在山东境内。史料记载,施耐庵曾到过蓟州,他所著《水浒传》里面有很多地方是以蓟州作为故事背景的。书中的祝家庄很可能就是施耐庵以蓟州小漫河做为故事原型来写的。

从周围环境看,小漫河村东南二里为大扈驾庄,向西三里是李庄子(现名李赵庄),村里老人讲,一丈青扈三娘就是扈家庄的内当家,扑天雕李应就是李庄子的庄主,祝朝奉是小漫河村的庄主。今村内的大石桥,就是祝朝奉为修建八卦村,特意从庄东头移到村子中央的。大石桥西500米处的玄帝阁,就是当年祝朝奉指挥庄兵与梁山好汉作战的指挥部。无疑,小漫河村应是《水浒传》中祝家庄的原型。

据小漫河村村民介绍,在村子的西北有个十字街,传说武松遇张青的十字坡就是在这里。十字街由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与一条南北走向的黄土岗组成,呈“十”字形排布,是小漫河地势更高的地方,俗称“十字坡”。坡前600米处有一棵四、五人合抱的大槐树,枝叶可以遮住小漫河北侧的整条街道,又称“大树十字坡”。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说,这里就是当年孙二娘开店的“十字坡”,他们所描述的故事情节比《水浒传》里记载的更为详细逼真。巧合的是,20年前在十字坡附近的黄土岗施工的村民,曾挖出了古代土制锅灶的遗址,村人疑是孙二娘店内之物。

神秘的呈坎八卦村

呈坎古村的名气也是响当当的,一个以五行八卦的模式建立起的村落,一个如迷宫一样的地方。

呈坎古名“龙溪”,始建于东汉末年,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这里文化灿烂,名人辈出,积淀深厚、仅彰显家族荣耀的历代古匾就有30余块,仅明代官至主簿以上者就有百余人。

大门侧面的墙上有景点的简介:中国风水之一村——呈坎八卦村。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被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之一村”。整个村落按《易经》“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若迷宫。千百年来,它是一个进得去二出不来的地方,形似“迷魂阵”。

唐末宋初,罗氏先人秋隐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和合”理念,呈八卦阵选址布局村落,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九巷的村落骨架和肌理,是当下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古村落。在这个宛若迷宫的徽州古村中,现存有150余处宋、元、明、清等典型古建,“一村两国保”,这在全国也是唯一。

呈坎是全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也是全国少有的按照风水八卦理论选址,并布局修建的村落,整个村落犹如一幅太极图,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博学和智慧,能完好利用风水八卦来修建整个村落。

看见“登黄山天下无山,游呈坎一生无坎”的宣传广告,我不禁会心一笑:我今到此除了揽胜探奇,正带此美好愿望。

原以为进了大门就是古民居了,谁知不然,眼前豁然敞亮:一块明镜似的永兴湖“湖上莲花正艳: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一座精巧的单孔石桥通向村中;白墙黛瓦的古民居在绿树的掩映下风姿毕现,而湖面的倒影更是婀娜绰约。

永兴湖里水草茂盛,荷叶轻舞,一派江南水乡之独特美景。那倒影在水中的徽派建筑,更是美轮美奂,平静水面偶尔泛起的波纹,鱼儿们在悠闲自得嬉于水草间。站在此处深呼吸一口,觉得全身惬意无比,毛孔似乎都已全部张开,贪婪的吸取着这里的灵气。

要想进入村里,得经过湖面上的石拱桥,这座龙兴桥跟这个村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进了村,迎面就是一对石兽,中间架着一道门坎。旁边理由一块木牌:上刻八卦图,“平安坎”三个大字很醒目。哈哈!正合我意,跨过坎就平平安安、一生无忧啦!

走进古村落,巷道幽深,古宅绵亘,脚步不由自主地就慢下来,时光飞速地回到明清时期。街边坐着窃窃私语的妇人,小道犹如迷宫一般,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此。但也正是因为迷路,才让尔等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古镇,静谧温婉,有着谜一样的魅力。

村里有三街九十九巷,巷子里都是青石板路,而路两旁斑驳的白墙和失去光泽的木门,它们都在轻声诉说着往昔。墙角处的大婶挎着装满碧绿蔬菜的篮子,正迈着轻快的步伐赶往家中,准备家人的晚餐。男人拿着家里需要的也匆匆往家中赶,或是一捆柴,或是二两酒,夕阳的余晖懒懒将金光洒在他们身上。

巷子深处不时的有古旧而庞大的徽居,安静的四合院里,一样的四水归堂,一样的高深的天井,精美无比的木雕砖雕石雕。

一踏进“易经馆”,墙壁上贴着有关属相的卦象图解,大家纷纷寻找自己的卦象,津津有味地研究。转过一个屏风,竟然是一处“私塾”:古旧的木质桌椅整整齐齐,竹制的戒尺在讲台陈列着。

街巷是花岗条石铺的,民居青墙黛瓦,黑白相间,淡雅清秀,精雕细琢,错落有致。历经千年风雨,这个古村竟然保存得如此之好,而且丝毫看不出现代整修的痕迹,不知道它是怎么躲过了一次次的战乱还有浩劫,也许真是风水宝地保佑了它吧。

呈坎村是按照八卦风水理论布局的,周围的八座山呼应着八卦的8个方位,村里的构建也完全符合八卦阵图。呈坎村的简介上说:这里有三街、九十九条巷,宛若迷宫,人进去了就出不来了,我倒没这个感觉。

环秀桥是一座年代远久的木桥,曾经在大水中毁于一旦,后经修复才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桥上有位白发苍苍的大爷,他慈祥微笑坐于桥上,眼望远方安详无比。

环秀桥正对的石板路向西直走可以抵达钟英楼,钟英楼就是这样的过街楼,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2),原专属户部侍郎罗应鹤府,后为村内打更、报时、纳凉之用。听到客栈老板为我讲解到此时,不禁有些浮想联翩,耳边好似响起了那些清亮悠长的敲打声和吆喝声。

“不到东舒祠,不算到呈坎”。“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是呈坎最为壮观的古建筑,据说也是“江南之一祠”。东舒祠的门头是排场的木栅门,门两侧立着高大的“抱鼓石”,跨进“享堂”,匾额上“彝伦攸叙”四个金字,巨大无比,估计每一个笔画都有2米长,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大的牌匾呢。穿过享堂,就是主厅:宝纶阁。这是原主人珍藏历代圣旨、皇诰封的地方。乍一见,真是阔纵深遂、气势恢宏!虽然历经岁月的考验,大梁上的彩绘依然细腻清晰、色彩迷人,那巨大的金丝楠木柱价值不菲。

呈坎村是唐朝末年罗氏兄弟(罗天真、罗天秩)从江西搬过来建设的。历朝历代出了不少名人,比如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这个村的名人几乎都姓罗,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明朝朱棣皇上的大臣严嵩的干儿子罗龙文, 徽州明代制墨大师 罗小华,皆从呈坎走出,而呈坎的始祖两兄弟也是姓罗,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以风水理论作指导,择定了歙县西北四十里的龙溪,改名呈坎。

连这个名气响亮的烧饼铺都依旧姓罗,罗氏姓氏在此果然名不虚传,又或许是承蒙祖上福荫吧。不知道是否因为进村时间有些晚,还是因为店铺主人关门回家吃饭,沿路所经过的店铺大多关着门,只能从门上的招牌和对联想象一下它们的神奇。

只有沿着湖的两岸所开的餐馆,正开门营业。那些大大的灯笼,从房梁上轻盈垂挂下来,白墙、红笼、青色的瓦,还有湖中的倒影,这些颜色这些元素融合得完美无瑕,远远望去别有一番韵味。

诸葛八卦村为什么被称为中国之一奇村

诸葛八卦村确实是中国之一奇村,它至少有三奇:

诸葛八卦村的钟池首先是奇在:全村绝大多数村民都是1700多年前蜀国宰相诸葛亮的后代。换句话说,满村的人几乎全是姓诸葛,或是嫁到诸葛家的妇女,只有极少数不是诸葛家族的成员。据中国全国第七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1993年10月13日在诸葛八卦村举行)时的统计,中国诸葛亮的后代共约16000人,单单一个诸葛八卦村就聚居了四分之一(约4000人),堪称中国之一。

其次,这个村还奇在它的布局精巧玄妙,从高空俯视,全村呈八卦形,房屋、街巷的分布走向恰好与历史上写的诸葛亮九宫八卦阵暗合。

第三、这里完整保存了大量元明清三代的古建筑与文物(最久远的距今700余年)。700多年来的朝代更替、社会动乱、战火纷飞,不知多少中国名楼古刹、园林台阁,或焚于战火,或毁于天灾,但这座大村庄却像个世外桃源,远离战火,避过天灾,躲过人祸。